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保护考古学院成立于2020年10月20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政府共建,洛阳市文物局、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合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学院共开设4个专业: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考古技术、石窟寺保护技术、文物展示利用技术,学制为三年制高职大专。
学院现有专职专业教师2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22人,博士2人。长期聘请杨柳、董强峰等十几个行业技术技能型教师任教。学院柔性引进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詹长法等40余名行业大师、领军人才担任名誉院长、兼职教授到校教学,开展学术讲座,鼎力支持专业建设,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23年9月)
教学设施设备总价值高达1000余万元,设备先进,功能强大,在国内同类院校处于一流水平。建设有字画装裱、纸质文物修复、青铜器文物修复、陶瓷器文物修复、陶瓷器制作、文物信息采集处理、文物修复和考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实训室,在建的考古文化展示馆、引进金石文字博物馆,打造校园博物馆品牌,提升学院文化影响力。学院现建设有中意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河南省考古探掘技术研究院,其中,“文物修复中心”是“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开设的《青铜器保护与修复》被评为“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有文物修复与保护省级教学资源库。
主要培养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具备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古籍修复、书画装裱、字画修复、古籍修复、陶瓷器文物修复、青铜器文物修复、考古勘探发掘、石窟寺保护技术、博物馆服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文物修复与保护、博物馆、文物与艺术品经营、文物展陈等单位,考古、文物、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从事文物修复、考古勘探、研究管理、展示利用和经营、文创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学生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在全国高校首屈一指,人才培养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学生多人获得“河南省未来最美工匠”“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等荣誉称号。
学院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云冈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汝州青瓷研究中心、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洛阳博物馆、洛阳汉魏隋唐都城遗址保护中心、龙门石窟研究院、安徽中古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古墓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河南省档案馆、宁夏固原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汉龙实业有限公司、北京首邑文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建为力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河南杰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十个行业企业单位建立了教学、实训、师傅带徒弟、定向培养、实习就业等合作关系,确保学生掌握真才实学,高质量就业。学院与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教学科研合作。
2018年10月,学院2016级大专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一班学生卢珊珊,获得首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瓷器修复技能三等奖。创造了“年龄最小、资历最浅、抽到的修复器物残损最大、唯一一名以在校生身份获奖的第一历史。”
2019年6月,学院的文物修复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文物修复体验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该基地是全国唯一一个“文物修复类”体验基地,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文物修复类社会实践教育体验项目。通过社会体验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9年10月,学院与意大利巴勒莫美术学院签署合作意向并成立“中意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密切合作,加强交流和联系,共同在教育、文化领域开展合作,培养文物保护修复高端人才,为中意文化交流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2020年4月,河南省文化与旅游厅受国家文旅部的委托,组织专家赴洛阳对洛阳市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首站走进我院。我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建设以及依托该专业开展的非遗进高校、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化、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受到考察组的高度赞赏和认可。2020年,以马丹阳为代表的学生青年创业团队参加省级互联网+“比赛,该项目荣获二等奖,同时在”创青春比赛中,该项目获得省级一等奖。2020年10月,依托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建设,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保护考古学院成立,洛阳市首期考古探掘技术培训班同日开班。2020年11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实训中心,视察考古专业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2021年9-12月,学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门石窟研究院共同承办全国石窟寺保护与佛教考古培训班,为全国40余名石窟寺保护一线人员做好培训工作。2021年10月,学院与河南省文物局合作,举办河南省可移动文物修复培训班,培训全省60余名文物保护一线人员;在山东曲阜举办全国文物行业技能竞赛,我院学生彭嘉祺荣获书画组三等奖,这是全国唯一在校生获奖。2022年6月,学院教师青铜器修复团队获得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竞赛二等奖。2022年8月,学院承办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河南省选拔赛,这是我省首次举办此类赛事,扩大了学院的专业影响力,提高了在行业的地位。2022年9月,青铜器修复与保护课程获得河南省精品在线课程立项。2021-2022年,学院顺利完成全国文物修复行指委安排的文物考古技术、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简介和专业标准编制工作,已颁布施行。2021-2022年,学院参与《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编订工作,为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出贡献。2023年3月25日,学院举行文物保护考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合作签约大会暨中意文物保护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家、省、市各级领导专家及意大利专家等60余人出席会议,共商文化遗产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事业发展,效果良好,得到与会各方的高度认可。2023年5月,我院文物修复与考古勘探发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批准为省级唯一一所文物保护与考古探掘虚拟仿真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单位,这是我校首次获批此类基地。2023年6月7日至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调研组来访考察,高度肯定我院文物考古专业建设。2023年7月10日,学院受邀参加全国考古工作会,共商考古事业长远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职业教育担当贡献。2023年9月,学院4个专业实现同步招生,学生规模达到600余人。